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田禹团队WR|解读中国人为典型污染物排放模式——人口、饮食和卫生驱动的长期动态和热点转变

2024年01月17日 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浏览次数:10

近日,实验室田禹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Decoding China's anthropogenic typical pollutant discharge patterns: long-term dynamics and hotspot transitions driven by population, diet, and sanitation”的论文。文中建立一种人为污染物排放模型(MEANS),模拟了1980年至2020年我国4种人为污染物排放的长期动态,探索了热点污染物转移的时空模式,探究了不同时期的人为污染物排放与人口、饮食结构、农业和废水处理的潜在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化了省级尺度人为排放的安全阈值。本研究为了解人为污染物排放的时空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并有助于制定国家和区域尺度的水污染控制战略。





本研究全面评估了过去40年来中国人为污染物排放的变化历程,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如何响应多种驱动力。结果证实了中国为水污染控制的大规模努力的有效性,尽管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压力。首先,我们证实了中国过去40年的人为污染排放变化历程符合EKC假说。2003年以来城市污水处理服务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人为污染排放的削减。持续增加农业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排放源。这意味着污染控制策略应从集中的点源控制扩大到分散的非点源控制,尤其是畜禽养殖排放,考虑到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不断上升,并且很有可能在未来继续增加。

其次,中国城市型污染向农村型污染的转变推动了热点污染物由有机物污染向营养物质污染转变。对各种污染控制的严峻程度也相应地改变。鉴于全国污染状况和热点污染物的区域差异,更灵活的污染物控制策略有助于澄清更详细的环境问题和地方管理选择。我们表明未来的控制策略需要侧重于北方地区CODTN排放,南方地区TP的排放。

第三,为了恢复水环境中安全的污染物水平,中国需要一个整体战略整合所有相关部门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明确界定向当地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的目标对于制定真正可持续的区域政策至关重要。请注意,尽管近年来人为污染物排放削减显著,污染排放仍高于安全阈值。因此,在这些污染物排放高于临界阈值的关键地区,进一步减轻人为排放仍是未来的重大挑战。

  实验室田禹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孙会航博士为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3.121049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