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实验室于淼教授团队和仪器学院孙晔教授团队合作,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及多模肿瘤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Long-term relapse-free survival enabled by integrating targeted antibacteria in antitumor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可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监视,实现长效免疫和对远端瘤体的有效抑制,从而为完全治愈恶性肿瘤开辟新路径。
近年来,肿瘤内驻留的微生物(TRIM)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作用成为热点。TRIM可从周围组织或血液循环进驻肿瘤,降低化疗药物疗效、加重药物毒副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然而,在靶向杀伤肿瘤过程中,TRIM对肿瘤免疫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对长效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尚不清楚。
于淼教授团队和孙晔教授团队通过构建大肠杆菌(E.coli)侵染的乳腺癌(4T1)及前列腺癌(RM-1)两类高发恶性肿瘤模型,证实了TRIM可减少肿瘤区域T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使抗炎性细胞因子(TGF-β等)上调、促炎性细胞因子(IL-12、TNF-α等)下调。在小鼠实验中,菌的存在不仅可以加重瘤内直接侵染大肠杆菌的小鼠肿瘤区域的免疫抑制,且对非直接肿瘤侵染、只在非无菌环境中饲养的小鼠肿瘤区域免疫抑制加重效果也非常明显,两种情况下均导致肿瘤生长速率大幅增加(图a)。
为此,该团队设计并构建了硒化银包覆金纳米制剂并用叶酸进行表面修饰。该单一纳米制剂可在实现光热、化学动力学和化疗多模肿瘤抑制的同时,实现TRIM靶向杀伤。通过抗菌-抗肿瘤联合,该方案可有效解决瘤内菌引发的免疫抑制、肿瘤过度生长以及肿瘤复发问题。在免疫抑制加重的情况下,有效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并促进M2-to-M1型巨噬细胞的复极化,引发长期抗肿瘤免疫记忆,恢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
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元林为论文第一作者。于淼教授、孙晔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胡颖教授,仪器学院博士研究生韩亚倩、张成刚、王朝彤,化工与化学学院杨晨辉博士、硕士研究生白天承,丹麦奥胡斯大学弗莱明·贝森巴赫(Flemming Besenbacher)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参与相关研究工作。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66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