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实验室新闻

实验室新闻

哈工大任南琪院士带您解读“陶三通”的前世今生

2021年02月02日 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浏览次数:1480


这节陶制的三通管

来自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

无论从外形还是用处都跟现在排水的

三通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究竟陶三通与污水处理有怎样的关系?

三千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

用自然生态改变水环境的?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登场,在陶三通的今生故事中,为大家介绍三千年前殷商时期的地下排水工程。

图片


三千多年前,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的劳动人民,用看似不起眼的陶三通,逐代构建起殷都庞大的水网,使得商人在此定居273年未再迁徙,而中原文明也迎来了第一个巅峰。


“每一座城市之下都有一座我们看不见的城市,而它的出入口就是我们常见的井盖。在它之下,一节节三通管道勾连起这座城市肌理中的‘毛细血管。三通管是支撑整个给排水系统的核心,是在水的输送过程中,保持支管和干管之间联系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图片

当前,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问题恰恰是管道的问题,比如,管道不健全不配套,甚至破损严重。很多地区的管道有50%的污水没有到达污水处理厂,毫无疑问,它们排到了水体里、河里,必然就会出现黑臭水体。


黑臭在水里,核心在管网,没有完善的毛细血管,再强的污水处理也只能是闲置工程。针对这些问题,任南琪带领团队,以协同促进“雨洪调蓄、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为目标,提出“源-厂-站-网-河/湖”统筹规划系统建设的思想理念,突破了我国以末端处理为核心、以达标排放为目标的传统治水模式,实现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的和谐统一,为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创建生态型城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出重要贡献


图片

早在三千年前,商人已经关注到城市内涝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现象现在依然存在。任南琪为破解城市内涝问题,构建了“蓝绿”融合、“灰绿”结合的海绵城市系统构架,提出了面向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协同发展的城市水系统4.0理论最终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同时,任南琪作为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指导了我国40多个海绵城市建设,形成了院士咨询报告《关于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消除城市内涝的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所提建议被采纳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上述成果,为国家破解城市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智慧方略。


图片

城市水系统4.0理论

  对于我国污水治理的工作成效,任南琪非常有信心,他认为,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思维的转变才是治理的关键


三千多年前的殷墟时代
为了居民的生活、城市的建设
陶三通应运而生
三千多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不变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