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3日
第十九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行
环境学院学子作品
《高活性CO2催化还原体系——甲酸合成催化剂及工业级反应装置与污水处理系统偶联开发》
斩获主体赛二等奖
【团队信息】


参赛学生与指导老师合影
作品名称:《高活性CO2催化还原体系——甲酸合成催化剂及工业级反应装置与污水处理系统偶联开发》
指导老师:李达、吴晶、冯玉杰
团队成员:谢汜玮、田硕桢、董子阳
【项目信息】
项目介绍:
项目针对电催化CO₂还原制甲酸技术存在的选择性差、效率低、寿命短三大瓶颈,通过高效电极开发、界面疏水性优化、反应器S型流道设计等一系列创新,揭示了分级多孔结构特征对界面物质传递及吸附过程的影响规律,极大程度的解决反应界面CO2传质受限问题,成功将甲酸选择性提升至97.8%,电流密度提高至267mA/cm²,并实现装置长期稳定运行。通过自偏置光辅助微生物光电电化学电池的构建,实现了CO2还原为工业原料的同时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碳负排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团队成员在比赛展位上
项目价值:
项目以CO2高效资源化为目标,以开发高效电催化剂为核心,通过反应器构型优化解决界面CO2传质的受限问题,最终实现CO2稳定、高效转化为甲酸的目的。
该技术在自然碳循环基础上搭建人工碳循环,为化工、能源等高排放行业提供了绿色转型的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国家“双碳”战略。





环境学院部分备赛过程
在学校党委大力支持下,环境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系列竞赛备赛工作,深挖学院双创资源,2025年共动员参赛项目35组,申报作品数量与质量较往年均实现大幅提升。学院精心组织院内选拔,邀请校内外专家围绕项目内容、技术路线及答辩展示等开展精准指导,持续打磨项目质量;积极搭建双创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通过组织学生科技作品展,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热情,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师生创新生态,常态化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助力学生从真实环境问题中凝练科学命题,锤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 | 许欣然
初审 | 金利橦
复审 | 于虹霞
终审 | 张鑫平